湯立出生于書香門第,自幼受到良好的傳統文化熏陶。上世紀80年代,湯立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專業,當時,中國正經歷著改革開放的熱潮,同時,藝術界也出現了各種藝術思潮的激烈沖撞。湯立在中國畫領域作了多種形式的探索與實驗、包括對西方藝術的學習和借鑒。出版于1990年的《湯立作品集》是他80年代創作的總結,其中作品不乏成功的創新。
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導師,北京大學中國畫湯立工作室導師,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院研究員,人民畫院名譽院長,國家一級美術師。近年來在北京、南京、濟南、鄭州、南昌等地舉辦展覽廣獲好評。
湯立的花鳥畫由任伯年小寫意花鳥入手,繩之以規矩,沐之以清氣,然后轉功吳昌碩、八大山人、齊白石。任伯年的清健精妙、吳昌碩的老辣蒼潤、八大的冷逸清邁、齊白石的樸拙天真使他倍受靈啟。 功夫、學養的積累,加上天機靈性的培植,曾幾何時,湯立一觸即發,如脫疆之馬,在中國大寫意花鳥領域飛蹄奔突、左右馳騁,并逐漸顯露出獨特的藝術個性。湯立的作品蕭散、空靈、淋漓、灑脫,似乎在摒棄純客觀的機械摹寫,而在筆情墨趣之外時時透露出靜穆的禪意和深沉幽渺、“澄懷觀道”的靈境,因而,畫面大開大合,超拔脫塵。
《江南所見》
從藝術形式上看,湯立的簡筆花鳥結緣于八大,但又不是八大。八大山人簡、清、空、邁,表現出他落寞出世、清寒冷逸的心態。而湯立簡、靜、空、逸的畫面中,涌動著一種內在的活潑潑的心靈飛躍。
《喜氣寫蘭 》
湯立的作品“極簡”與“夸張”相協調,“暗示”伴隨著“象征”,以現代構成意識和精神張力力圖穿透古今流轉的時間隧道,以求最大限度地拓展畫面空間,作大塊文章。其用筆之縱橫捭闔,用墨之淋漓酣暢,如舞如潑、如狂如醉,罕見于前人。畫面產生的強烈振奮感和動情力,展卷令人驚慕。 |